今年以来,地块“调规”再入市的趋势正在多城土地市场蔓延。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8月21日消息,广州市黄埔区拟开展新化快速路以西、金洲南路以北地块(AP0801规划管理单元),深井社区金洲大道以南地块(AP0802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将进行新增产业用地、完善区域配套、新增商住混合地块等调整,目前已启动公开征询意见工作。
8月18日,宁波城宏置业以19.3亿元底价竞得宁波市江北区一宗地块,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也是一宗经过收储、调规后再入市的地块。此前,该地块曾于2022年6月由宁波城投以30.3亿元底价竞得。今年6月,该地块以18.17亿元被收储,进行调规后于7月重新挂牌出让。重新挂牌后,地块不仅调整了起拍价,还优化了开发指标,如将部分商住地块改为纯宅地、降低容积率与限高,并取消原规划的幼儿园,更贴合当前开发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前些年土地出让量大、地方城投托底现象严重,导致不少城市土地库存规模较大,且部分地块规划条件已不适应新形势。
而土地“调规”不仅成为盘活存量土地的有效手段,也促进了土地供应从“量”到“质”的转变升级。
多城地块“调规”后重启出让
除上述地块外,近期已有多座城市的地块通过“调规”重启出让,且部分地块引发房企积极参拍。
8月15日,华润&招商联合体以86.4亿元总价竞得了深圳宝安区A002-0108地块,溢价率35%。实际上,该地块为原计划于今年4月30日出让的宝中西组团南街坊地块A002-0060宗地,原起始价为86.27亿元。由于在竞买保证金截止后仍无房企报名,随后宣布中止出让。
今年7月,该地块重新挂牌,容积率从5.7降至3.4,且住宅占规定建筑面积比例提升至近90%;大幅降低商业用地配比,起拍价格也降至64.09亿元。整体来看,地块调规后开发门槛明显降低,对房企吸引力增强。
就在不久前,深圳龙华区也有一宗地块“调规”后再出让。8月8日,深业联合体以17.89亿元总价摘牌龙华上塘A815-0037宗地,溢价率约15.12%。该地块原为上塘医院(01-13)地块预留用地,今年4月19日深圳规划局通过规划调整为居住用地。
8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2025年第四批次局部地块控规及调整公示,月亮湾及湖东各新增1宗住宅用地,而两宗地块均由商办混合用地调整为了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稍早之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7月末将南沙区南沙街道市民广场北地块、金洲地铁站东北侧地块两宗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
7月23日,赣州市蓉江新区多宗地块的规划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同样涉及“商改住”。
土地“调规”趋势将延续
由于当前楼市端表现持续低迷,房企现金流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房企投资意愿大幅减弱。据克而瑞数据,截至2025年7月,销售TOP100中仍有半数房企尚未有新增土储入账。
在此背景之下,房企拿地愈发谨慎,只聚焦收益确定性高和现金流回笼快的项目。而地块“调规”这一举措,正符合当下市场趋势。
通过减少商业用地比例、降低容积率等调整方式,地块的开发价值与市场吸引力得以提升,同时有效降低了房企的开发强度与资金压力,进而推动房企拿地意愿回升。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城市供地策略不断优化,调规后的地块更符合市场需求,高品质住宅供应增加,以“好房子”为导向,改善供应结构,满足改善性需求。这也有利于促进房企拿地信心的恢复,提升房企参拍积极性。同时地块开发门槛降低,能让更多房企参与开发,提升市场活跃度。
而多地推进地块“调规”的背后,也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作为支撑。2024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三个方面18条举措处置闲置存量土地,明确鼓励地方政府“收、调、供”联动,为调规提供了政策依据。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调规”仍将是各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激活土地市场活力、缓解房企开发压力的重要手段,这一趋势将持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