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热点城市正式发布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紧密围绕市场平衡与居民实际需求,从供需调节、保障建设、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等多方面发力,全力构建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格局。
合理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从近期公布计划的城市来看,各地都在精准把握自身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合理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如北京在年度计划中提到,顺应房地产发展趋势,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2025年度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顷。同时,在土地供应区位选择上,优先保障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区域,重点在轨道站点周边等设施较为完备地区开发建设,打造职住商活力中心。
广州提出,全市计划批准预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房源约5.4万套,其中,中心5区、外围4区和增从2区计划批准预售商品住房占比分别为36%、48%、16%。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结合房地产市场情况,计划供应商品住宅用地515.50公顷。
成都明确,主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促进供需总量总体平衡,2025年计划新增商品住房用地供应9000亩,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约1560万平方米。
此外,多地还简洁明了地公布了住房供应目标。如天津计划新建商品住房上市577万平方米;西安计划供应新建商品住房9.7万套、1379万平方米,其中新供应住宅类8.3万套、1310万㎡;沈阳计划新建商品住房批准入市面积为29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为272万平方米;青岛全市新增上市商品住宅约2万套等。
多措并举落实保障房筹建
从各地住房发展计划中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供应工作占有重要地位。2025年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举措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
北京表示,科学确定“十五五”时期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优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等方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抓好面向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运行保障人员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配租工作,切实帮助新市民、青年人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实现多元化住房供给。
广州明确,计划筹建公共租赁住房0.8万套,户型以不超过60平方米的两房为主,供应公共租赁住房0.34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9万户(新增发放租赁补贴0.36万户),保障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家庭的平均轮候时间不超过3年。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户型以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15万套,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28万套,户型以90平方米以下的两房、三房为主。
成都表示,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完善“公租房兜底,租赁补贴减负,保障性租赁住房过渡,人才公寓引才,保障性住房安居”梯度化保障体系。2025年续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间);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间),积极推广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一张床”供给模式;发放租赁补贴9000户;供应人才公寓8000 套。
青岛也表示,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建立完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配售、流转等全封闭运行工作机制。积极通过新建、改建、改造、收转等多种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重点结合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以旧换新等政策,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二手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房源。202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约2000套(间),其中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间)。实现3613套在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上市销售,实物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3000套(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万户。
哈尔滨提出,2025年全市计划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2万套、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供应配租型保障性住房0.5万套(公租房0.2万套、保租房0.3万套)、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公租房11万平方米、保租房15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另一方面,今年多地仍将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北京明确,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完善分类实施机制,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市基础设施等各类更新改造。围绕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年度任务,在尊重居民意见基础上“愿改尽改”“能改尽改”,确保到2025年底完成“十四五”时期市属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广州提出,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完善城市更新政策和工作机制,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改造新模式,罗冲围等四大片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11个示范项目建设。稳中求进做好旧模式改造项目,加强统筹,稳妥推进。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做成一个”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落实货币化安置政策,加快制定使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打通实施路径。
成都表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动《成都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形成城市更新政策合力。强化项目包装策划,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95个、城中村改造63个,更新片区27个。
聚焦“好房子”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在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中均提出加快“好房子”建设。
北京方面,加快“好房子”建设,开展平原新城新建高品质住宅试点和中心城区既有住区可持续更新改造试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品质建设、高质量改造、高效能运维、高标准服务,以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好房子”为基础,推动首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广州明确,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和标准体系,推出更高品质更舒适的住宅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好房子’建设,结合老旧住房更新改造,把老房子、旧房子建成“好房子”。
成都提到,加快提升居住品质。针对商品房、保障房等不同类型,分类形成“好房子”建设标准,助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加快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BIM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提升“好房子”的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低碳绿色和智能智慧。
青岛表示,引导新开工优质地块建设高品质住宅,培育一批示范项目,打造“好房子”试点项目15个以上。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前提下,住房套型等可按程序进行调整,更好满足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惠州、南昌、赤峰、清远、湛江等多地也都在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中明确表示,加大推进“好房子”建设相关工作。
除上述举措外,多地在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中还强调,持续推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落地见效,并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防控等工作。
整体来看,2025年多地住房发展年度计划紧扣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重大变化,并以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推进住房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起多维度的住房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