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微信扫码关注

 
 
小程序
  •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滕州房产网 > 资讯 > 房产快讯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十五五”规划下“好房子”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5-11-07 | 中国建设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这一部署精准把握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居住需求的升级方向,也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清晰坐标。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再到“住有优居”,“好房子”的提出,是我国房地产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的鲜明标志,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锚定民生痛点是“好房子”建设的价值原点。“好房子”的本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居住需求,其出发点必须聚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当前,城市居民居住痛点主要集中在两大核心维度:一方面,安全底线仍需夯实,部分老旧房屋和城中村房屋的结构安全隐患仍然突出,违规改造等对房屋结构安全的“次生危害”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舒适体验尚有落差,相当部分城镇居民家庭当前的住房面积仍不能满足其舒适生活需要,房屋户型设计不合理、适老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也长期困扰居民。这些痛点本质上是居住需求升级与供给侧品质滞后的矛盾。“好房子”建设需以痛点为导向,将民生需求转化为品质提升的具体目标,通过针对性设计与服务优化,让居住产品真正匹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既是政策部署的初心,也是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

  健全制度标准是“好房子”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房子”建设离不开全链条制度标准的支撑。住房城乡建设部构建的“标准—设计—建材—建造—运维”闭环体系,为品质提升提供了“硬杠杠”。全文强制的《住宅项目规范》从14个民生维度划定底线,不仅涵盖空间、隔音、日照等居住基本需求,更将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纳入强制要求。这种“底线思维+品质导向”的标准设计,既避免了低质产品的生存空间,又为行业升级指明方向。建立健全全流程监管机制是确保制度落地的关键。通过权责明确的监管体系,确保标准在建设环节不打折扣、在运维环节持续生效,同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根据民生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制度内容,形成“标准引领—监管保障—动态优化”的良性循环,为“好房子”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支撑。

  科技赋能项目是“好房子”建设的有效抓手。“好房子”不是抽象概念,需要通过科技与项目的深度融合,转化为可感知的居住实景。科技是品质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可破解传统建造的技术痛点,提升住房本体的安全性与耐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让居民住得更好、更舒适。项目则是科技落地的载体,是“好房子”标准的实践样本。通过项目建设,衔接技术创新与实际居住需求,既覆盖新建住宅的品质提升,也兼顾存量住房的改造升级,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模式。同时,项目示范也将引领行业方向,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好房子”建设,形成从点到面的全域提升格局,让“好房子”从个别样板走向普遍现实。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教授 吴璟


最新楼盘

| 更多楼盘
  • 春悦锦园

    春悦锦园

    待更新

  • 国资·公园里

    国资·公园里

    待更新

  • 城建·梁庭春晓

    城建·梁庭春晓

    待更新

  • 亿恒·和畅园

    亿恒·和畅园

    待更新

热门推荐楼盘
发布
小程序
  •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