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庐雅事》
云庐,乍一听这俩字像是某山中的一茅草屋。非也,我所说的云庐处于闹市,在市中心一老旧小区内,是一画家的画室。画家画雅、人雅,因此,主雅客来勤,每天去云庐的人络绎不绝。云庐内的雅事好多,撷取两件,说给大家。
清谈
清谈,也可称唠嗑、拉呱,但清谈更阳春白雪一些。据说,清谈盛行于两晋,当时的社会名流聚集在一起,或山林、或溪边、或陋室,地点不拘,席地而坐,高谈阔论起来。到云庐去的人,自然都想和主人清谈一番。主人无有工作,数年研习绘事,鬻画为生,过着有点像唐伯虎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日子。主人笃信佛教,并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因此,到云庐去的,有的是为了谈禅论道,有的是为了谈画论艺。两部分人群,尽管不能说是谈笑有鸿儒,但往来真无白丁。话说去年冬天,一日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雪,本来一天比较清净的云庐,人陆续多了起来,进得室内的第一句话大多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主人因受过酒戒,便回应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于是,纷纷落座,一壶好茶泡上,大家品茶论道起来。有人提出话题,如“儒释道思想融合的问题”,如“当今画格为何无法企及前人的问题”,如“花鸟、山水画孰高孰低的问题”,等等,一时各抒己见,侃侃而论。有时观点会有分歧,各执一词,甚至争辩到面红耳赤。但总会有人境界更高,理论更有说服力,将一个个说倒。这时,随着辩论声的戛然而止,云庐内会出奇的静。那一刻,每个人都会想尽快说出一句话,打破这种寂静。但往往又怕说出口不合时宜,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这时,云庐主人也不做声,会重新泡茶,在泡茶的过程中,会有人离席,口中说道:该走了。有不服者,等众人散去,还要单独与主人探讨一番他自己的理论。主人这时会说,佛家讲开口便错,静听是最好的修行。不服者便也没有了言语,心亦释然,拱手辞别而去。
喝茶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云庐主人十分嗜茶。主人说:“每日吃饱、穿暖,喝好茶、有朋友,人生足矣”。这点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到云庐的朋友,有的也是为了奔着那一壶好茶去的。云庐每天的茶叶量消耗惊人,但奇怪的是,如此喝法,居然茶叶越喝越多。云庐喝茶是比较讲究的,几盏上等的紫砂壶,一字排开,泡什么茶,用什么壶,是不能乱的。就何种茶该洗,何种茶不能洗,以及各类茶需用多少温度的水,泡多长时间出壶,主人均掌控有度,不失章法。有时泡茶甚至以秒计算,看似主人不经意的一番侍弄,其实处处用心。待客人手持一杯刚出壶的茶,就着茶杯上的氤氲喝下时,总会妙感回肠,甚至有一种早一秒出壶会寡淡,多一秒出壶会老的感觉。但究竟几秒,即使主人说出具体的数字,恐怕回家之后自己泡,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其实,那是一种综合,需要的不单是茶叶的好,还要有气场的好,更主要是要有泡茶者的清净心地,才会泡出清净之茶。写字讲“心正则笔正”,其实,心正茶亦香。
茶中有道,茶禅一味。当年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放在今天探赜,更多的是让人放下浮躁,找回真实的自我。赵朴老曾写下:“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诗句。君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到云庐喝上一杯,清谈一番,滋养喉肠,净化内心。
约吗?我带你去。
绿城·明月江南&滕州知名作家联手发起“月读 · 滕州”主题征稿,如果您和我们一样,有着对传统国学的感悟;对中国庭院生活的设想;甚至是推荐一道应季的家乡菜——不妨写下它,告诉滕州吧。届时您的文章,将有可能与作家并列,登上我们的主题分享;更有机会,您将受邀参与绿城·明月江南的线下文化沙龙,与文艺名家面对面交流,与我们一同探讨中式生活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人的家园景象。一经采用/稿费酬谢1000元,欢迎关注绿城·明月江南官方公众号,持续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惟有生活最珍贵,总有美好可期待。我们正期待着,月·读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