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势者智,驭势者胜。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数智化”成为高频词。继互联网之后,数智技术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谁能率先完成数智化转型,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拥有十分丰富的数智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推动数智技术与住建工作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行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求,也是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驭势之举。
从根本上讲,数智住建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一场把数据“静态资产”变为“动态生产力”的战略演进。
在城市治理领域,推动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城市大脑”,实现信息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畅通流动,覆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勾勒出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在建筑业领域,广泛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智能生产线,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装配式建造方式,促进设计、施工、运维高效协同,突破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模式束缚,为“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路径。
在安全生产领域,无人机、无人塔吊、物联网系统、智能巡查机器人代替人力,对施工作业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让安全管理可知、可控、可防,实现从“事后追溯”向“事前预防”转变。
从本质上看,数智住建是优化民生服务的“幸福路”,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把服务端口向社区、小区、家庭推进,打通“智连千家万户”的“最后一米”。
在“好房子”建设中,通过大模型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让住房建设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就像有了一个贴心的智能“管家”:灯光可以自动感应,窗帘可以语音控制,温度湿度可以智能调节,人的健康可以实时监测,甚至冰箱里肉蛋奶少了还会温馨提醒,这样的“好房子”正成为越来越多“百姓家”。
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监测物联网智能感知、智能监测、智慧预防等功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风险防控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也让智慧停车、智能摄像头等智慧化管理系统激发老旧小区新活力。
在便民服务中,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平台,从购房资格审核到不动产登记,从公积金业务办理到水电设施上门维修,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掌上办、一次办、一键办”走进日常,诠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智能实践。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在筚路蓝缕中起步,不懈砥砺奋进,历经千锤百炼,努力走出一条兼备“顶天立地”高精尖科技与“普惠民生”适用技术的跃迁之路。但仍应看到,当前,我们还处于数智化发展“上半场”,基础弱、底子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尤须迎头赶上、统筹推进,锚定“顶天立地”奋楫扬鞭,聚焦“普惠民生”苦干实干。
要以握指成拳之力夯数智住建之基。理清底层逻辑,做好顶层设计,将数智住建纳入数字中国建设全局思考谋定,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探索“统建统用”“一地建设、多地共享”等应用推广新模式,协同发展产业数智化和数智产业化,积极构建要素市场发展“增长极”。
要以专业敬业之心蓄数智住建之能。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这个目标,以数智技术串联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打造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培育更多领军人才,为技术破题转化蓄势聚能;打造过硬技能人才队伍,为成果应用推广注入“硬核”力量。
要以开拓进取之志成数智住建之势。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家庭、进楼宇、进社区,让“一图全面感知、一瞬走遍城市、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智享生活”蔚然成势,真正让数智住建成为可知可感、可触可及的民生“幸福载体”。
展望“十五五”,发展数智住建是大势所趋,是使命必然。唯有想明白、干实在,运用“枪法理论”,变“打哪儿指哪儿”为“指哪打哪儿”,贯穿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一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能锻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书写向新向质向未来的“数智住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