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住房保障,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来办。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6410套,配租配售3153套,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3户。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始终把“公正、公开、公平”视为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线,多措并举,打造阳光下的保障房。
一是政策透明,让群众成为政策的明白人。所有涉及住房保障的政策通过滕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宣传手册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全部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政策。不仅让市民清楚自己是否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了解办事程序,而且还能依据政策,监督住房保障等职能部门的办事过程和办事效率。
二是过程公开,阳光运行,不搞暗箱操作。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等关键环节是群众最关注的焦点,具体环节的操作过程全部设计为群众亲身参与的方式,比如经济适用住房采取申购人现场摇号的方式进行配售,廉租房实物配租采取申请人现场选房的方式配租,让群众全过程亲身参与这些关键环节。同时,在每次配租配售中,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公信力人士、纪检监察、检察院、工会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现场监督,公证部门全程公证,并将现场配租配售情况进行电视直播,杜绝了暗箱操作。自2007年以来,我市通过这一做法共配租配售了3153套保障性住房,未出现任何暗箱违规操作的情况,把好了“现场关”,得到了群众的信服和社会的认可。
三是信息公开,结果公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按照上级要求,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公开内容。把每一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规划指标、面积套型、房源数量、开竣工时间以及开发、施工和监理单位等详细信息和每一期保障性住房的申购标准、申请流程、审核情况、配租配售结果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及时进行公示,让群众全面了解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资格审核和配租配售结果,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监督和举报。几年来,共处理群众举报311起,核实取消不符合保障条件家庭223户。通过这项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住房保障工作行为。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了“纵横”两个工作机制。即,纵向的“市街居三级审核二级公示”机制,明确了工作流程、服务内容、审核时限等,直接面对住房保障服务对象,横向的“市级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机制,对涉及住房保障工作的住建、民政、财政、公安、社保、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的职责作了分工,把住房保障资格审核工作分解细化到相关部门,不搞权力集中,通过权力分散,流程设计和资源共享,加强了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核,既有效防止了个别部门或个别人暗箱操作、“说了算”情况的发生,又较为全面准确地落实了对保障家庭的资格审核。下一步,将建立起网络化、信息化住房保障数据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切实把好“准入关”;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每年组织住建、民政、财政及各镇街对已经纳入住房保障的家庭实行入户动态核查,了解保障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变化等情况,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保障家庭动态档案,凡是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坚决清退。目前,已累计退出189户;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明确责任追究范围,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如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一经查实,依法追究行政责任。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了让符合条件的人“进得来”,让不合条件的人“退得出”,让职能部门“看得紧”的良性效果。
-
国资·公园里
待更新
-
城建·梁庭春晓
待更新
-
亿恒·和畅园
待更新
-
国资·龙云晟景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