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好房子”建设工作推动力度,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涵盖了6方面内容。在优化物业服务方面,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采取党建引领、智慧赋能、服务升级等举措,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
精细管理 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物业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北京、宁夏等地从机制建设、监督考核、服务创新等维度发力,推动物业服务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为持续抓好物业管理“关键小事”,北京市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每月区委书记点评会点评和“接诉即办”调度会专题调度,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管理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完善物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完成全市住宅物业管理项目“落点落图”。同时,制定《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
“我们还开展了‘晒服务标准、晒收费标准’专项行动,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住宅物业管理项目服务标准公示制度。目前全市‘双晒’覆盖率达90%,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物业服务规范化提升为主线,提出规范物业服务经营行为、拓宽便民生活服务等重点任务。其中,物业服务企业应通过竞争性方式进驻小区,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履行职责,主动公布物业服务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共收益收支、维修资金使用等信息,接受业主监督,让群众明白消费。
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应积极配合开展家装厨卫“焕新”、网络“信号升格”行动等,布设智能快递柜、快件箱等终端;在每年春节前一周组织开展“物业服务周”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贴近居民生活需求,开展磨菜刀、修家电、洗地垫、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等暖心便民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区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奖补物业服务规范化小区建设典型案例项目,通过典型引领示范,促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
山西省借助数智化手段破解管理难题,开发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暨全省物业投诉举报受理转办系统”,通过“业主一键投诉—住建智能受理—多部门协同转办—闭环办结销号—纪委云端监督”的全流程数字化治理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解决身边的物业烦心事。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全省共收到物业服务领域投诉举报线索45967条,已办结42938条,办结率达到93.4%。
科技赋能 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
湖南、浙江等地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物业管理,构建智能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物业服务问题一键掌握,物业服务知识秒级应答……近日,湖南省长沙市“物管通”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模式,聚焦政策咨询、纠纷调解、信息公开等群众关切事项,通过智能化服务为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搭建沟通桥梁,着力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据了解,为便于业主随时随地查询最新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咨询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物管通”深度融合Qwen(通义千问)、DeepSeek(深度求索)等国产AI大模型技术,整合法律法规形成专业知识库,可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即时政策解读和纠纷调解,实现“百问百答”智能服务;通过标准化模板实现服务信息一键生成、发布信息,业主扫码可核验,实现“透明互信”公示。
浙江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住宅小区智慧化管理迈上新台阶。比如,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构建“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提升城镇物业管理小区安全数字化监管水平;推动“城市大脑”协同治理,推进数字住房、数字物业等领域协同创新,打造“浙里安居”品牌。目前,浙江省已有3200余个小区纳入智慧化管理体系,“浙里安居”品牌通过场景化服务创新,逐步形成可复制的社区治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智慧化应用场景拓展上持续发力。比如,对小区消防、电梯、水泵、窨井盖等设施设备赋予唯一识别码,运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红外感应等装置与技术,有效识别和及时防范安全隐患风险。完善小区出入口和机动车位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加大智能安防系统建设,实时监控车辆、道闸、充电桩、电梯等相关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广东省广州市则聚焦物业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强化生活服务“线上办”功能,对接智慧物业管理、智慧社区信息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服务等平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发挥熟悉居民、服务半径短、响应速度快等优势,积极开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实践,向家政、托幼、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和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