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刻调整与结构性变革,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明显增加。但随着国家层面和各地精准施策,市场逐步企稳,行业风险得到有效缓释。尤其是在保交楼、保交房工作扎实推进的背景下,房地产项目交付风险显著降低,购房者信心逐渐恢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重心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推动房地产行业从单纯的开发建设向高质量的运营服务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房企需顺应趋势,积极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城市和居民需求的深度融合。总体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行业交付风险总体可控,但债务风险仍未完全出清。特别是在房企前期展期贷款陆续到期、债券集中兑付的双重压力下,行业的债务偿付能力与融资渠道仍显脆弱,部分企业尚存较大流动性及信用风险,房地产市场债务风险仍需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房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重组、资产盘活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债务重组,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房企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考的化解路径。这也表明通过多方协调、市场化方式推进风险处置具有可行性,应持续加强金融支持与监管协同,鼓励市场化、法治化的重组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房地产行业稳健转型。
二是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显效,市场信心稳步增强。特别是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成效凸显。各地坚持因城施策,从信贷、税收、限购等维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呈现筑底企稳态势。2025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市场加速向好,虽4月受中美贸易博弈影响成交规模出现一定波动,但需求释放韧性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2024年同期收窄了15.5个百分点。房地产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深层次问题的出清与市场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真正的恢复还需依赖供求关系的再平衡。从长期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运行有其内在规律,应有效发挥市场自我修复功能,对房地产市场应保持信心。
三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已成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发生变化: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两个转向”判断——我国城镇化转向稳定发展、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阶段,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这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主动适应新趋势,从城市开发商向城市服务运营商转变,将单纯的住宅开发拓展为更加综合的城市功能建设与运营服务。一方面要聚焦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高品质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深度参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如教育、医疗、养老设施的打造,以及社区商业运营、物业服务升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更加重视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精准对接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多元需求,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虞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