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强调,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
要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五一”假期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精准研判本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和主要风险点,全面排查、严密防控,切实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针对节假日和季节交替特点,推动力量下沉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工作表面化、一般化,盯紧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部位,确保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到人,坚决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红线。
要持续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盯紧城镇燃气安全风险隐患,常态化组织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回头看”,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并整改到位。加快推进全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拳整治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问题,严厉查处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违规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指导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岗位责任,加强用气安全检查和教育,持续提升燃气用户端安全水平。进一步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建立严进、严管、重罚的监管机制,为人民群众筑牢燃气“安全阀”。
要多措并举强化城乡房屋安全管理。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引导房屋所有权人和使用人采取工程措施解危,暂时无法实施工程整治的要采取布置警示标识和硬质围挡等管控措施。加强对城市低洼、临河地段和老旧房屋以及超高层、大跨度等房屋建筑使用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指导房屋产权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有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常态化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引导产权人和使用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要精准防控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结合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施工作业现场,以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脚手架、隧道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有限空间为重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妥善应对暴雨、台风、雷暴、高温等极端天气对施工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施工现场各类隐患,严禁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违规进行吊装作业、设备安装、拆卸和高处作业。对于节假日期间停工的项目,节后必须开展复工安全检查,达到安全生产条件方可复工。
要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各地要加快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城市运行状况实时监测、集中研判、预测预警。强化城市管理日常巡查工作,对重点区域提高巡查频率,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针对节日特点,做好城市公园、动物园等场所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有关部门对城市公园中的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体育健身设备等开展安全检查。做好地下空间、易涝积水点的安全防范,提前落实好挡水防淹、防倒灌和应急处置等措施。督促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单位加强设施设备运行安全的巡查与维护,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确保维护作业人员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安全。配合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整治相关工作。
要做好预警提示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和洪涝、地震等灾害,关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相关舆情动向,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及时了解、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风险提示和安全宣传。完善各类应急工作预案,做好队伍、装备、物资、技术支撑等各项准备。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省、市、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信息员作用,快速掌握突发事故信息,及时核实、上报有关信息,坚决杜绝迟报、瞒报。加强与应急、地震等部门协调配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处置,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